服装专业教学范文篇1
一、教材的选择,体现倒新性
实践性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职业中专服装工艺教材应突出实用的特点,及时补充最新的工艺实践知识,介绍新的理论。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调动其积极性和互动性,介绍相关学科的状况,了解新的知识。如(服装结构与工艺)就应该把最新的的内容和要求、课时分配、技术要求等列入教材让学生了解清楚并通过和学生的教、学、做来完成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呈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通过精心安排图片、动画画面,将时尚生活品位等融于教学之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思维探究。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它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理解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探究,实现了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校企合力共育技能人才
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实习场所进行调研,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探讨,多方征寻建议,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经验,同时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创了有利局面。
组织同学进行实习,在一线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之中,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工艺制定及实际生产,锻炼学生产生效益,经过这样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受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二)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随着教师的引导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活跃思维。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如在教新知识时,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再引导学生释疑;在巩固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说说服装制作的思路、方法、依据,特别要说出差错原因;在课堂小结时,鼓励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到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没有心理压力,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动手和创新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可以找到创新的门径,不断提高创新发明的能力。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处于最爱动手、最富创造力的时期。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动手的素材,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剪、折、量、画等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计划与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实体的教育,与企业合作,围绕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适应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推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色和需求量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前就拥有岗位,就业后就直接上岗,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高中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对服装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确立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方针: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服装教改技能培养人才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以工学结合职教专业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职业学校提高学生技能重要的是师资、设备、实习三个环节。为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搭建了三个平台。
1.项目教学为手段的实训平台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项目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加强职教师资技能培训也是“做中学”的职业课程教学过程。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演示讲解、典型引路、专题研讨和单兵教练、骨干培训、分层推进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边做边教”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边做边学”地学会课程教学设计,实现“做、学、教”相结合,注重实效,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会“做中学”,在课程教学中实践“做中学”,也保证学生在“做”中培养和提高能力。
2.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研平台
为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以服装某一项目教学内容为载体,针对同一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采用一课多构,同课异人、集体备课等,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性教学,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形式有:说课、上公开课、上研讨课、上引路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促使教师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总结,在总结后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3.校企合作为导向的交流平台
我校采用的服装项目教学包含了服装CAD设计、打板、裁剪、服装缝制工艺等。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的项目导入教学,开展较为系统的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的学习,为此,对现有的专业教师结合下企业实践这一环节进行方向性培训学习,使每个服装教师掌握一门较为精通的技术。学校正在开展校企合作为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搭建平台。
二、理清服装专业课改的整体思路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为新课改的整体思路;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为服装专业课改的基本思路;结合服装专业特色,以前校后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企业和学校深度融通,基于服装企业工作过程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对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三、构建服装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
1.构建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核心课程”主干体系
“教学项目”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内容包括该项目所需要的相关实践性知识和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实际操作与练习等内容,旨在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新思路。“教学项目”将原来的学科型课程组织形成调整为项目型组织形式。如服装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新课程中按照生产一线的要求,设计了16个“教学项目”: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CAD设计、服装打板、排料、辅料、裁剪练习等。
2.明确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核心技能”培养策略
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高一年级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基本功训练,高二年级开始实施项目教学,先明确项目标准,然后服装样板制作,再是工艺制作。内容安排上,先基础后扩展,扩展内容较灵活,款式变化较新,要求与市场接轨
我校的服装专业课程主要有:服装绘画技法,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制作等等。这些课程对应了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而它们都应该与企业的项目任务紧密联系。例如在我校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的标准化目标课程教学和管理方面,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中对于各个年段的具体要求,定时、定人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并进行达标考核。它一共确立了八个基本技能目标,即:1.手工针法,2.女裙,3.男西裤,4.女衬衫,5.男衬衫,6.茄克衫,7.女西装、8.男西装,9.男大衣,10.女大衣。这些技术技能目标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应当与服装企业的各款《工艺制单》的要求相联系相符合。课程模块的标准化目标教学和管理如果能很好地与服装企业的项目任务(特别是不断更新的项目任务)相融合相联系,就必然会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的活力,会给课改带来具体的、实质性的变化。
四、开发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促进反映企业的主要生产环节和工艺的校本研究,这是由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为此,学校提出了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实行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并编写了《服装专业学生技能过关标准》校本教材,该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用人企业了解企业生产需要,学校每学期对过关项目进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从设计、打板、生产工艺单等各个环节的学习与实训。加强学生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到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开发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目标明确
以校本教材安排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的导向,使学生具有审视服装平面款式图的结构组成、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具体尺码及分辨结构可分解性的能力。具有能根据工艺单打样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缝纫设备设备,打板,掌握成衣制作,掌握服装产品质量检验要领。
2.教材结构合理
教材由服装理论基础知识、基础项目及拓展项目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项目包括样品原样、项目操作流程、课后作业三项内容。
3.教材特色鲜明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教学实施;创新规划
服装的造型设计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课程,该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有独特的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不足,教师应增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多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艺术思维和绘画天赋进行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如,在衣服的口袋、袖口、衣领等部位进行细节的设计。服装造型设计只改变服装的外在,而没有表达独特的创新思维,则会让设计出来的服装缺乏内涵,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无法吸引消费者。因而,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应加以创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为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服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内容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服装无论是作为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文化艺术,都需要发展与进步。当今人们对自己的着装、形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在选择服装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心意,既经济实惠,又时尚、富有艺术感的服装。只有体现出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服装才会受到人们欢迎。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很好地运用教学理念给学生传授设计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创新服装造型设计。进入21世纪之后,原有的中山装、旗袍等传统服装不再流行,现在的服装越来越追求时尚。服装设计不再受一种风格或思想的束缚,而是趋向于追求自由感、存在感和舒适度。所以,在当下,不管是服装设计研究还是服装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需有新的突破。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转变思想,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借鉴优秀的服装设计方法,如学习人工体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灵敏度,发散思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致力于提高服装设计教学质量。
二、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
对于原有服装设计的超越与创新,就需要从其设计风格、设计元素和设计形式上进行改变。如,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就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设计风格,融入一些原生态元素,顺应时展潮流。服装设计不一定需要完美,遗憾、残缺也是另外一种美感。对于服装的美感,一般都是通过模特走秀体现的,因为模特能够把衣服的美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进行创新设计时,是能感受到这种设计的新颖与精致的。当某种造型艺术设计被人接受之后,就可开创新的创作手法。如,夸张的手法,这种方法能够夸大服装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出的服装更脱俗,独树一帜。但在服装设计中并不是为了夸张而夸张,而是通过夸张突出服装的特点,让服装更加新颖,更能够吸引人。利用夸张这种设计方法设计的服装,能够给人美的享受。
三、设计规划的具体落实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造型教学创新需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精准度要求。教师要以专业内容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服装造型的基础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潮流、经济形势、文化等辅助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背景后再进行设计创新,让服装设计创新不成为空谈。同时,学生也应参与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在实践中学习、创新,提升设计能力。服装设计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要有国际、现代、市场三位一体的设计意识,审美观点要开放、独特、专业。
四、结语
培养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让学生自我展示,大胆创新,设计出优异的服装作品。同时,为实现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学生应将创新思维与艺术审美结合起来,以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实践,如此才能让我国的服装设计更为独特。
作者:白露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尚中,张蓓蓓.服装机械设备对服装造型的影响——裁剪机械(工具)对服装基本型的影响.科技资讯,2008(9).
【服装专业教学(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精选昆虫日记(整理2篇) 2024-08-12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调皮鬼作文(整理8篇) 2024-08-18
服装专业教学(收集3篇) 2024-08-18
失败是一种美作文(整理9篇) 2024-08-18